网站首页
思源概况
企业文化
思源产品
网点分布
公司动态
企业微视
人才招聘
联系我们

儿童居家雾化“六大坑”请绕行!

作者:创始人 日期:2024-03-26 人气:116

冬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,部分孩子咳得 “一把鼻涕一把泪”,甚至干咳不止,久咳不愈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,家长们更是紧张得一“咳”都不容缓!

为了使孩子方便治*,许多家长会按照医生的处方选择家庭雾化吸入治*。雾化治*能够“直达靶位”“快速起效”,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。居家雾化吸入看似简单,实则有很多细节要求,各位宝爸宝妈都知道儿童居家雾化的“药”点吗?药娃提醒,遇到以下“六大坑”请一定要绕行!

第一坑 雾化前后随意进食

雾化时,随着雾滴进入气道,可能会引起患儿呛咳;若雾化前患儿处于饱食状态,可能会因哭吵导致恶心、呕吐甚至窒息。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还会影响雾滴吸入呼吸道,影响药物治*效果。

雾化吸入前30分钟内及雾化时最好避免进食,还要检查其口腔中是否有食物残渣和分泌物(如有应及时清理)。

第二坑 雾化时间越长越好

有些家长认为,雾化治*时间越长越好,因此经常想自行多加些生理盐水以增加药液量,从而达到延长雾化时间的目的。其实不然。常规儿童雾化液量每次为3~4毫升,一般不会超过5毫升,约在10分钟内就可输出全部药液,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可控制在10~15分钟内。雾化时间过长会使药液浓缩,雾化颗粒增大,雾化效果变差。而且,还会影响患儿的依从性,从而使其产生排斥、抗拒雾化的心理。

单次加入最大药液量以雾化药杯外侧所刻“MAX”标志为限。擅自添加盐水或其他药液,可能会导致其他雾化药物不稳定,还可能会影响雾化药液的渗透压。渗透压过高会损伤患儿肺组织,过低则会导致患儿气道黏膜水肿甚至痉挛。

第三坑 哭闹有助于雾化

正确的雾化吸入是平稳、缓慢地用嘴吸气、鼻子呼气,这样有利于使药物沉积到下气道。但是幼龄患儿往往无法做到。有些家长就采取让患儿哭闹的方法以达到张口雾化的效果。这也是不可取的!患儿哭闹时,虽然张口吸入,但是此时呼吸频率加快,反而会让沉积肺部的药液微粒减少,使用面罩的患儿还会导致面罩不能贴合,影响药物治疗效果。

哭闹的患儿若采取安抚、分散其注意力等办法后仍不能安静配合,应暂停雾化吸入,待情绪平稳后呈清醒状态时再吸入或采取睡眠后雾化。

第四坑 越用力吸入效果越好

为了达到雾化吸入的效果,有些家长鼓励患儿大口大口地用力吸气,认为这样吸入肺部的药液更多,效果更好。这也是不对的。若刻意地用力吸入,会导致气流形成湍流,使雾化药液微粒互相撞击沉积在大气道,导致肺内的沉积量减少,影响药物治疗效果。

雾化时,幼龄患儿可采用面罩在安静清醒的状态下吸入;能够理解并执行标准操作的患儿可采用咬嘴吸入,缓慢深长地用嘴吸气、鼻子呼气(吸气后屏气1~2秒,再用鼻缓慢呼气)。

第五坑 躺着雾化药物更易入肺

有些家长认为,患儿平躺着进行雾化治*,气道更通畅,药物更容易进入肺部。No!No!No!“躺平”可不是雾化的好姿势。相反,患儿平躺时,反而会导致更多的药液微粒直接沉降在口咽部,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,还会导致口咽等部位产生药物副作用。此外,平躺姿势还会导致患儿不易将痰液排出,增加发生气道阻塞的风险。雾化杯需要垂直握持,平躺姿势会使雾化杯体更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。

雾化时一般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(婴幼儿可呈半坐位)。呈该姿势时患儿的膈肌下降,能够增加气体交换,有利于雾化吸入的药物沉积到肺部。

第六坑 雾化后就大功告成

“折腾”完患儿雾化,各位宝爸宝妈就认为治*结束,没什么事儿了。先别急,还有工作没做完:一是患儿要及时洗脸及漱口,以防残留的药液被皮肤吸附,引起皮肤、口咽部等部位的副作用。二是对有痰液的患儿,要辅助其将痰液排出,如翻身拍背等。最后别忘了每次使用后对雾化器械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,以防受到污染,影响治*,还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做好消毒并定期更换。

雾化后的“工作”也缺一不可。

雾化治*虽然好处多多,但雾化药物是处方药,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使用,家长万万不能擅自选择药物或者更改剂量。

0
0
首页 电话 留言 地图